在神经外科,这个与生命中枢打交道的特殊战场,除了医生精湛的手术刀,还有一群用细致与温情守护生命的“白衣天使”。其中,护士长殷燕妮的身影格外醒目,她不仅是护理团队的“主心骨”,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,用“针”心守护诠释着党员初心。
让理论养分流入护理血脉
殷燕妮深知,作为党员干部,政治过硬是首要素质。她将理论学习视为提升服务、引领团队的“源头活水”。她不仅是“学习强国”平台的忠实拥趸,更以累计积分超十万分的优异成绩,成为公认的“学习标兵”。
这十万余分,不仅仅是数字的累积,更是她对党的创新理论深学细悟的见证。她坚持利用晨会和科室业务学习后的“黄金时段”,分享政策要点、先进事迹,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,在护理查房、业务培训中融入思政元素,引导团队深刻理解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内涵,筑牢科室护理人员的思想根基。她常说:“思想通了,行动才有方向,服务才有温度。”
在制度缝隙绣出安全之花
作为科室护理工作的“掌舵人”,她始终将“优质护理”作为核心目标。探索流程优化,带领团队梳理优化各项护理工作流程,减少冗余环节,提升工作效率。如改进术后患者交接流程,确保信息传递无缝衔接;重视多元化健康宣教,根据信息时代需求,创新在走廊墙壁上制作“健康宣教树”开启二维码宣教模式,患者只用手机扫码,即可查看相关疾病的宣传知识。同时,她将护理质控安全放在首位,牵头用心修订和完善县医院神经外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,建立了“日自查、周反馈、月分析、季总结”的闭环质控体系。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追踪,对不良事件坚持“零容忍”态度。在她的严格要求和精细管理下,核心质控指标达标率持续稳定在98%以上,为患者安全筑起了坚实屏障。
让关爱沿着棉布纹理蔓延
神经外科的优质护理不仅体现在专业技术上,更蕴藏于对患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中。殷燕妮敏锐地观察患者需求,从细节入手,努力改善就医体验。细心的她发现,科室轮椅因使用频繁,靠背出现了破损,导致后续使用患者腰背部缺乏支撑容易疲劳不适且不安全。于是,她带领护士姐妹们,利用科室更换下来的废弃枕套,清洗消毒后,亲手缝制成一个舒适、透气的轮椅背靠垫。这个变废为宝的“爱心牌”背靠垫既环保又实用,传递着护理的温度,被患者亲切地称为“暖心靠背”。为了畅通沟通渠道,及时了解患者诉求,殷燕妮在科室大力推行院党委谋划的“太医天天见”行动,每天上、下午下班前,她都会和科主任一起,抽出固定时间,主动走到患者床边或家属等候区,进行简短而真诚的交流。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意见、解答疑问、安抚焦虑情绪、协调解决问题。这一行动,让患者真切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怀,有效提升了就医满意度和信任感。
从一枚小小的党员徽章,到十万余分的学习积分;从废弃枕套到温暖的轮椅靠背;从严格的质控体系到每日的暖心问候……殷燕妮同志用一桩桩、一件件的实际行动,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她将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,融入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,在无影灯下、在病床旁,用专业、仁爱和奉献,守护着生命的希望与尊严。她的故事,是“党员好故事”在护理战线上的生动注脚,告诉我们,先锋的力量,就在每一次精心的护理、每一次温暖的沟通、每一次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之中。这枚党员徽章,因她的付出而更加闪亮;这份党员初心,因她的坚守而历久弥新。(范玲玲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